木瓜百合水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明·汤显祖
如果没有这支《皂罗袍》,整出《牡丹亭》会不会就此失掉很多光彩?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
当华美通过这短短几十字流溢出来的时候,婉转,朦胧,浪漫,幽雅--这些美好的字眼一起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如同牡丹花开,炫目斑斓。
当然,不只是字面上的美丽隽永。
当唱词从伶人的口中唱出,袅袅婷婷地游弋于耳边,曲不醉人,人自醉。
禁不住让意识暂且停一停。
没有酒水,只这悠扬细致的唱腔,便有足够的能力让人体验到微醺的感觉。
我常和别人讲,戏曲的抒情表现其实很有难度。
特别是女性角色的戏份,拿昆曲来说,一般唱段都极少有复杂的乐器伴奏,大多都是以人声为主。
抑扬顿挫,喜怒哀乐全凭一副好嗓子去拿捏。
所以听昆曲也好,听吸纳了昆曲的成分才发扬光大的京剧也好,关键是要有心去听那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声韵。
人声其实很原始,也很本真,但是蕴涵的东西却极丰富;看似单一,却海纳百川。
现代人很多听不了戏,说咿咿呀呀地,还半天唱不完一个字。
我跟朋友讲,听戏是要有耐心,最起码,你听唱段的时候,你不能急着等下个字唱出来。
要按着戏的节奏听戏,而不是按自己的节奏听戏,做到这一点,就能听出东西了。
我最早听《游园》,《惊梦》的时候,就是这样听下来的。
那声调的起起落落,那绵长延缓的拍子。
没有大锣大鼓的烘托,声线却能表达出所有的哀婉和清愁。
那戏文里所有的华艳浓丽,柔媚缠绵,无不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好戏文要有好的伶人来唱,好嗓子也要有好唱段才能尽显美妙。
其他的不多说了,再回来说“良辰美景奈何天”。
谢灵运曾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所以,汤显祖借杜丽娘的口来唱“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想表达的,是最深沉委婉的伤感。
只是,尽管我沉醉于这美丽的伤怀中,我认为这是极致的唯美,却不愿意沉迷。
为何要感叹“奈何天”?
既然有良辰美景,为何伤春悲秋地白白浪费;面对着良辰美景,又为何不做些于自己有意义的事,最次也好好好享受啊;一味地局限于那悲情的小情调里,是不可取的,尽管听上去很凄美。
不是不能沉醉,只是沉醉里要留有些许清醒,这才不是虚度人生。
休息日的午后,就着温润的汤水,闭着眼睛仰躺着,听“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由音箱里一节一节地送出。
不开空调,让汤水的热度催促着身体微微地发点汗。
这不刺激的温暖,就是这个夏日我最喜欢的感觉;这会儿,便是我的“良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