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森斯那碗羊肉pasta
作者:雨前羽街(豆瓣ID)
#青春食堂#十九岁那年,我只身来到北欧南部的一个港口小城霍森斯读书,租了校区附近的公寓住。距离海湾的15分钟步程里,一路只有榉树,以及神出鬼没的松鼠。冬季海湾的天空常常被云层压得很低,日照时间极短,大概上午九点左右才能看见太阳。每日课后,我需要迅速回家,跑着去超市采购食材做晚饭,然后赶班车去打工。错过那班,下一趟车就在一小时之后了。
我有只大得可以装进一个姑娘的书包,可惜通常里面只有白菜、面条、袜子和笔记本电脑。在随身带去的各种国产香料用完后,我曾一度陷入焦虑。没有热闹的花椒、麻酱、大料,我不知该怎样在这个静谧、寒冷的高纬度国家经营出热闹的家常三餐来。后来发现超市的pasta能做出切面味,简直有绝处逢生之感。那时我的舌苔还没养出宽容的审美包容性,北欧土豆配烤肉的平淡滋味显然不能满足一个中国少年贪婪的胃。
超市里的肉铺偶尔有便宜羊肉售卖的日子,就是我的节日,一次买上一公斤,用大包背回家,分装后囤在冷冻箱里,可以细水长流地吃上好久。超市老板每每问我要拿来做什么,我说剁碎了做面,他总是不信。他说自己只吃过一次羊肉末,是在法国的一家餐厅吃的羊肉汉堡。虽然觉得肉末汉堡有趣,但是绝对无法想象用羊肉末做pasta会是什么样子。在这样的对话发生第N次之后,我写了一张recipe给他。
先烧一锅水来煮面。整块的羊肉先切片,再切条,然后切小丁,最后再剁成肉末。把炒锅放在电磁炉上加热了,热锅的同时将洋葱、姜和蒜切碎,香葱切葱花,白菜切细丝。
锅热之后倒油,油三成热的时候下洋葱、姜和蒜。快速炒香之后把肉末倒进去不停的翻炒,速度一定要快,不然肉末会结块。没有料酒,就用葡萄酒代替,两勺就够。
看肉末差不多都变色的时候,放酱油,搅匀之后就可以加白菜丝进去了,同时把电磁炉的温度也调低一点。慢慢白菜的水分和羊肉的汁水就会被熬煮出来,融合在一起。关掉电磁炉用余温再加热一会儿,撒盐调味。
这个时候面也好了,过一下凉水放倒碗里,浇上做好的羊肉浇头,撒上一把葱花,淋一小勺香油再倒点儿醋,就大功告成。
意法地区的葡萄酒在超市卖得便宜,只抵我半小时的打工收入。家里常备一瓶,但是独斟无趣,多半是被我拿来炒菜了。醋用的是当地中国超市最常见的镇江醋并不好吃略苦,酱油则是一款日本的酱油,因为这是我能找到最接近国产酱油的味道。在这个料理贫瘠的国度为了找到和国内契合度最高的调料们我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几年后我毕了业,最后一次去超市的时候,忍不住问老板说:“这次走了之后,估计不大可能再回来了,我教你的面你到底试过了么?”老板说一开始他家人也是拒绝的,觉得羊肉这种东西不烤怎么能吃,不过在他的反复劝说下还是尝了,一试之下觉得确实味道不错,于是就拿来配了土豆。“五六种中餐调料买都买了,如果不吃实在是太浪费了。”他狡黠地笑着说。
还是配土豆么……好吧,果然是丹麦人。看来这个菜谱又有了新的变种,不知道这么发展下去它会变成怎样。我耸耸肩走出了超市,突然意识到,他竟然买了五六种中餐调料,然而我给他的方子上只有酱油、香油、醋与姜。看来远东新世界的大门自此要在老板家的餐桌上打开了。
去年因为公差回了霍森斯,又去学校周围转悠,给超市老板带了瓶国产耗油这东西在霍森斯是看不到的。原本想告诉老板,这些年独居生活的我反复实验,又把这道羊肉末pasta改良了一下。加蚝油,最后出锅前再洒点黑胡椒和孜然,一点点的海鲜味,能让味道的层次更丰富。很可惜,海湾和林间路完全还是当年的样子,但超市已经关张了。
多年后回想曾经的求学生活,本以为年少的离家换来无尽的自由和游刃,却看着随处可见的土豆烤肉想念熟悉的柴米油盐,在只听到敲键盘声响的公寓中想要找人说说话。而经过时间的打磨,渐渐明白,最初的孤独也只是年少滋味,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成长才是被无限放大的精华。羊肉末pasta经过反复的改良,味道层次才会更显丰富,而人生,谁说不是呢?